<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穗府办〔2022〕20号
        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时间:2022-08-23 17:39:54  浏览:-
        字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广州市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业经广州市委、市政府和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两市发展改革部门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4日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基础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工作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完善广梅对口帮扶动力机制

          第一节 优化提升对口帮扶工作关系

          第二节 构建广梅产业共建发展新格局

          第三节 助力梅州加快融湾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章 共建融湾特色产业集群

          第一节 支持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

          第二节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第三节 培育壮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第五章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节 做强做大农业产业

          第二节 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三节 促进县域帮扶全覆盖

          第六章 提高民生事业帮扶工作水平

          第一节 帮扶补齐教育短板

          第二节 共促健康梅州建设

          第三节 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

          第四节 推动文化体育交流

          第七章 深化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 创新对口帮扶共建共享新模式

          第二节 健全科技及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节 助力梅州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第四节 提升梅州开放合作水平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持

          第四节 强化评估监督

          附件1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苏区振兴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表

          附件2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指标目标表

          

        前  言

          梅州苏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是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苏区工作力度,助推梅州苏区全面振兴发展,提高民生福祉,助力全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1,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的意见》及广州、梅州两市相关规划编制。规划范围为梅州苏区全域,面积约1.59万平方公里,包括两区一市五县,即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基础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自省委、省政府2013年确定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以来,广州市充分发挥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立足梅州苏区实际,以帮扶发展为核心,以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发展平台为重点,全方位落实对口帮扶梅州各项工作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梅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产业共建助力造血功能明显提升。在广东省、广州市、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产业共建扶持政策的叠加激励下,一批带动性强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龙头企业落户梅州,形成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蜂王型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夯实了梅州产业基础,改善了梅州产业生态环境,提升了梅州产业链水平。广梅两市以共建产业园为重点,着力培育打造梅州苏区经济发展新引擎,其中广梅产业园探索出“帮扶市主导、专业团队运作”的模式,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区县共建产业园实现扩容提质增效,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成为省级发展平台,增城(梅江)产业园、增城(梅县)产业园、天河(兴宁)产业园、番禺(五华)产业园、海珠(丰顺)产业园等园区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在梅州苏区复制推广广州市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放管服”改革等制度创新经验,积极帮助梅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广梅产业园被评为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二是科技帮扶推动新动能显着增强。广州注重科技帮扶,倾力打造创新载体,引进培育高端创新要素,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助力梅州苏区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20年,梅州苏区11项创新驱动发展指标居粤东西北地市前三位,广梅产业园生态产业创新中心成为绿色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新认定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大埔陶瓷产业基地成功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存量数达242家,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增至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38%。

          三是民生帮扶助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在广州市对口帮扶政策支持下,梅州苏区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事业短板得以加快补齐。在教育帮扶领域,大力支持梅州苏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类教育补短板,推进中山大学与嘉应学院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广梅共建职业教育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等在梅州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两地院校结对帮扶活动,共同开展高考备考联考、教学研讨、业务培训、师资互派、资源共享,梅州苏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医疗帮扶领域,加大医院对口帮扶力度,推动形成跨区域医联体,协助梅州苏区医院开展“创甲”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第二中医医院分别被评定为三甲医院、三甲中医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梅开发区医院、五华县人民医院、兴宁市人民医院、丰顺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区域协作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支持梅州苏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接“双区”2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助推梅州苏区优质农产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在广梅产业园附近设立高铁畲江北站,积极打造以广梅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内联外通,助推梅州苏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功建成运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已入选4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客家菜师傅”工程顺利推进,建成一批培训基地和食材供应基地,梅县区玉水村获评全省首个“广东厨师之乡”称号。支持培育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深入推动“广州百万人游梅州”活动。

          五是对口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二轮广梅对口帮扶累计引进项目335个,计划总投资额达761.33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12个、投产项目223个。截至2020年底,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272个省定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77元,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8416元,100%的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100%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有力推动梅州苏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获得最优等次。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这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主要机遇。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及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为梅州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持续动力。二是国家支持建设“双区”,高水平推进“三个重大合作平台”3建设,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4,为广梅两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机遇。三是全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区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四是全省加大对老区苏区的支持力度,广梅两市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合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为助推梅州苏区加快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新动能。

          面临挑战。一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经济衰退等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国内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外部需求减弱,要素成本竞争加剧,传统支柱产业规模扩张难度加大,新旧产业动能接续转换能力不足等阶段变化对两市共同构建高水平产业链带来挑战。三是梅州苏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产业基础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小,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广梅产业园与中心城区产城融合、兴宁组团、五华组团等地的交通衔接有待进一步优化,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交通联系仍然不够便捷。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发挥广州省会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加大对老区苏区的支持力度,加快形成合作紧密、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协作新机制,强化要素支撑和机制创新,推动产业共建高质量发展,提高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帮扶工作水平,助力梅州苏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全面振兴发展,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重要支撑,努力走出一条“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路子。

        第二节  工作原则

          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既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需要,又聚焦梅州苏区新一轮振兴发展的短板问题,突出产业共建、乡村振兴、民生事业帮扶等重点领域,彰显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亮点,加快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规划衔接、统筹协调、政策指引和基础设施保障,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发动各类市场主体及行业协会、商会、智库等社会组织参与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

          内生发展,帮扶助力。发挥梅州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发挥好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和各级政府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的政策优势,做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着力形成促进梅州苏区全面振兴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全力帮助梅州苏区育长板补短板,强化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联动,支持共建产业园扩容提质增效,打造梅州苏区新一轮振兴发展主引擎。

          到2025年,梅州苏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基础设施得到显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广梅产业园产业共建取得明显成效,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红色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第三章  完善广梅对口帮扶动力机制

          优化提升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工作关系,加强产业、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深入帮扶协作,推动广梅产业园和县级共建产业园扩容提质,建立以广梅产业园为主战场的多层次帮扶平台,积极推进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5小时经济生活圈。

        第一节  优化提升对口帮扶工作关系

          稳定优化广州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级工作关系。建立广州与梅州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商机制,支持梅州对接“双区”“三个重大合作平台”“一核一带一区”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对口帮扶长效机制,完善帮扶任务推进保障机制。

          优化县级对口帮扶关系。优化县级对口帮扶安排,即天河区对口帮扶兴宁市,番禺区对口帮扶五华县,海珠区对口帮扶丰顺县、大埔县,南沙区对口帮扶平远县、蕉岭县,增城区对口帮扶梅江区、梅县区,加强对口帮扶干部、项目、资金等统筹安排,提高各县(市、区)对口帮扶共同招商的积极性,持续推动梅州苏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与全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相衔接,把对口帮扶的30个重点镇村作为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乡村振兴支持重点,统筹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工作,推进“千镇万村”同建同治同美。促进镇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把小城镇或圩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镇村功能互补。

        第二节  构建广梅产业共建发展新格局

          构建“一园引领、三地辐射、多点联动”的产业共建发展格局。支持广梅产业园扩容提质(规划总面积76.1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37.23平方公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面积25.36平方公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广东道地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粤东高端花卉产业基地等三大绿色低碳产业基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各县(市、区)共建产业园形成多点联动,进一步提升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产业承载能力。

          支持广梅产业园增强引领示范地位。做好广梅产业园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广梅产业园扩容提质,将水口产业园(南区)纳入到广梅产业园拓展区范围统筹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广梅产业园二期建设,稳步推进广梅产业园三期征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重大产业项目、高端技术项目、规模聚集项目进驻广梅产业园,并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园区,打造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做大体量、提高效益。加快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设施建设,择机启动人才公寓、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引进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高标准布局建设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高水平打造产城人融合协调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优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借鉴广州产业园区先进经验,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着力将广梅产业园打造成为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产业共建的主战场、引领梅州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三大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在广梅产业园周边布局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广东道地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粤东高端花卉产业基地等绿色低碳产业基地。依托五华县等地农业资源,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体系建设,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支持梅州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带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在丰顺、平远、蕉岭等地现有青蒿、仙草、白芨、梅片等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带动中药材深加工、交易等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广东道地中药材种植及加工基地。整合广梅产业园周边土地资源,运用航天育种等新技术培育发展高端花卉产业,打造粤东高端花卉产业基地。

          增强产业共建园区多点联动效应。以广州各区与梅州各县(市、区)共建产业园及省级高新区为主要载体,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端和特色要素集聚平台,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梅州苏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建设特色产业链,强化广梅两市产业链供应链协作,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推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发展。

        第三节  助力梅州加快融湾基础设施建设

          助力梅州苏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物流体系。加快广州至河源(龙川西)高速铁路建设,对接龙岩—梅州—龙川高铁,形成广州至梅州高铁通道,使广州到梅州高铁时间缩短至1.5小时,加快融入广州都市圈。支持梅州机场面向广州增加航班,并推动梅州机场航线纳入国家支线航线补贴政策范围。加强广梅两市商贸物流资源的全面对接,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强化交通枢纽与物流园区的布局衔接、多式联运和物流供应链的融合对接,支持探索无人货运、智能驾驶和干线物流等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松棚铁路货场(广铁物流园)建设,鼓励广州物流龙头企业在梅州布局网点及设立分公司,完善梅州苏区物流体系。推动梅州成为广州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辐射粤东及粤闽赣边区域性门户枢纽。

          协助完善广梅产业园综合交通网络。推动完善广梅产业园与机场、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快速接驳通道,并充分利用双龙高铁(梅龙段)、梅汕高铁等轨道交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梅州苏区依托“双快”系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高快速道路系统),打造以广梅产业园为地理联结点的半小时经济圈,实现与梅州中心城区、五华、丰顺、兴宁等功能区的30分钟快速联系。强化广梅产业园区与畲江北站、兴宁南站等重要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汕昆高速畲江北出入口—跨梅江大桥—G355连接线、畲华快速干线(即广梅产业园经兴宁至五华快速干线)建设。支持G205、G206大外环改线工程建设。完善广梅产业园周边及内部交通微循环,推进广梅产业园滨江路生态休闲廊道及滨江商务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综合交通“最后一公里”。

          助推梅州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市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推进广梅产业园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支持广梅产业园建设“5G+工业互联网”5应用示范园区,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继续支持梅州苏区加强电网建设,推动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探索发展面向产业园区和城市组团的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施,加快推进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发展冷热电三联能源保障。

          支持梅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借鉴广州永庆坊旧城改造模式,支持梅州江北老城区升级改造,推进“一城两坊”6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老城新貌、特色街区。动员广州企业在城市更新、园林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梅州中心城区品质。支持开展国家储备林、生态景观林、碳汇林建设,加快推动碳汇交易,支持梅州苏区更多林业碳普惠项目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完成交易。共同向省争取将韩江流域上下游区域纳入省内流域生态补偿范围。鼓励广州环保企业参与建设梅州环保基础设施,通过整体打包方式,将拟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由企业按照高标准要求统一建设和管理。支持梅州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助力申报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的产权激励机制试点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支持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及应用试点探索。推进广梅生态与环境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共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开展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

          

        第四章  共建融湾特色产业集群

          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机遇,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的取向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以及广州、梅州两市资源禀赋,统筹梅州产业布局,推动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以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为重点,共建特色产业链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探索推广“广州总部+梅州基地”“广州研发+梅州生产”“广州孵化+梅州产业化”等产业共建新模式,支持梅州苏区加快培育一批对接广州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助力梅州苏区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狠抓招商引资,扶强现有企业,帮助梅州引进更多税收大、就业多、成长性好的项目,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

        第一节  支持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

          打造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推动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提升铜箔、印制电路板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铜箔和电路板企业整合资源、深挖潜力、抱团发展,瞄准关键前沿技术和配套互补链条,加快形成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打造“电解铜—高性能铜箔—高密度层覆铜板—高端印制电路板—元器件”全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预计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实现总产值超300亿元,铜箔产能达15万吨规模。

          培育壮大汽车产业集群。支持梅州苏区加强与珠三角核心区域汽车产业配套合作,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探索建设县域汽车综合体。推动本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与广州整车制造企业建立更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重点建设广汽零部件产业园,发展汽车玻璃、轮胎、车轴、汽车音响等产品,积极引导广州汽车企业在梅州布局动力总成、底盘等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进一步健全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链,培育汽车电子产业。在梅州苏区建设以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为主导产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到2025年,预计产值规模达50亿—100亿元。

          推动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广梅智能家电产业园和广州轻工、万宝电器等龙头企业,巩固扩大智能家电产品产能,延伸配套五金、模具等零部件制造业企业,鼓励引导各类轻工企业在广梅产业园布局小家电、智能家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项目。推动传统家电、小家电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家电行业面向卫生健康防疫需求,开发具有防疫功能和健康功能的新型家电产品。到2025年,预计智能家电和配套产业产值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和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业。发挥梅州苏区“长寿之都”优势,支持发展食品研发、精深加工,打造高品质的食品饮料基地。推进广梅食品饮料产业园和蕉华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建设,带动发展绿色有机、功能性健康食品饮品。支持梅州苏区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品质提升行动,支持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重点加工业企业新建、扩建深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预计食品饮料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规模达15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绿色建材和陶瓷产业集群。依托梅州苏区水泥等资源优势,推动塔牌等建材企业向节能、环保新型方向转型,支持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整合上下游关联行业,向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及建筑预制构件产业延伸。支持大埔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创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为抓手,依托国家级外贸产业转型升级基地,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发展壮大陶瓷产业实体经济。到2025年,预计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和陶瓷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200亿元以上。

        第二节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支持梅州苏区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做强电子信息上游产业链,加快推动印制电路板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支持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梅州高端电路板基地)。积极参与广东“强芯工程”,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前沿技术领域。在梅县区、梅江区打造以电子制造、软件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高梅州电声整机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能力,推进丰顺电声基地建设,发展超高清视频上下游产业配套,支持创建“中国电声之都”,在丰顺县打造以电子电声为主导产业的电声产业集群。到2025年,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达20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以中医药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广梅产业园布局省级生物医药基地,推动广州生物医药企业落户投资。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建设一批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基地以及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产业化基地,带动中药材深加工、交易等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发展南药、富硒产品和长寿健康保健品产业,打造“中医药谷”。鼓励广州大健康企业在梅州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养生养老项目,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养生保健平台。到2025年,预计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着力推进梅州苏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园区、主要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客都智谷”。依托省数字政府政务云梅州节点和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梅州节点,推进广梅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5G产业园建设,承接省电子政务云区域平台、客属地区数据中心等业务,鼓励广州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梅州布局数字创意项目,打造粤东北区域行业发展大数据中心。支持梅州苏区培育发展面向绿色经济的数字经济产业,鼓励广州相关企业到梅州设立分支机构,赋能梅州苏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依托梅州互联网大会,引进广州地区师资力量加大对本土互联网人才的培养,推动梅州苏区互联网产业发展。

          培育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梅州苏区丰富优质的稀土资源,培育稀土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配套发展新型化工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高性能稀土材料,大力引进稀土中下游加工应用企业,支持梅州苏区设立广东南方离子型稀土开发及应用技术中心。支持发展高性能铜箔等先进金属材料,争取设立广东高性能电解铜箔区域创新中心,推动加快建设梅县区铜箔新材料产业园。

        第三节  培育壮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支持梅州苏区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大革命遗址保护和修缮力度。将革命遗址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配合中央苏区(广东)历史博物馆、平远红军纪念园、大埔县委党校新校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等项目建设。支持梅县九龙嶂、五华南沣山、丰顺八乡山东江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旧址群项目等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依托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九龙嶂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红色经典景区景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对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周边赣州、龙岩等城市共建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圈。

          健全红色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支持梅州苏区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两市共建广梅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客源联动机制,鼓励引导广州地区旅行社大力拓展梅州旅游线路。积极利用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广州博览会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梅州的旅游和康养产业发展。鼓励广州企业参与梅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发展“互联网+旅游”。支持梅州南粤古驿道的巩固、提升和维护。支持梅州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支持大埔县委党校新校区项目建设。鼓励广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以及中小学生到梅州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或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结合党日活动和学校政治理论课,推动广梅两地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体验活动。

          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鼓励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组团参加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在梅州建立广州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中心。支持梅州日报社、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广播电视台实施集团化战略,组建梅州传媒集团。协助梅州苏区发展动漫游戏产业,鼓励本地文化创意企业对接和融入广州市场。推动广州文化创意产业与梅州红色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技术、功能等方面全面融合发展,支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协助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和东亚文化之都,支持梅州围龙屋、广东汉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章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支持梅州苏区发挥农业农村特色优势,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支持广梅两地开展乡村振兴对口帮扶,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助推梅州苏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第一节  做强做大农业产业

          助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增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支持实施“提升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合作形式,支持两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协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体系。协助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支持梅州苏区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发展“一县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优化壮大水果、蔬菜、花卉、茶叶、南药等特色优势现代农业。支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两地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供需对接。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

          支持农业品牌质量体系建设。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协助打造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梅字号”区域品牌,支持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二品一标”认证工作。支持和推广“村村联动”发展模式,助力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支持推行标准化种养,促进梅州农业品牌化发展。鼓励广州地区农业科研机构协助梅州苏区制订相关农业行业标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开展农业科技及装备帮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构建追溯标准体系,助力梅州苏区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

        第二节  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支持广州企业参与梅州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协助梅州苏区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协助加强农村建房管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鼓励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助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助力改善农村设施服务。统筹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建设,提升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便捷化水平。加快补齐乡村供水、供电、道路、信息网络、视频监控、农田水利、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支持梅州苏区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5G网络、百兆光纤进农村。支持梅州苏区推进县镇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农村医疗、教育、养老等综合服务平台设施建设。

          助力圩镇改造提升。以驻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支持梅州苏区加强小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升镇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商业商务、休闲娱乐、创业创新、金融服务等城市功能。因地制宜建设特色街区,助推乡镇智慧化改造,开展美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和绿化美化亮化行动,推动建设一批绿色宜居住宅小区,引导农村人口在镇区集中居住。支持畲江镇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提升服务配套广梅园能力,实现“园镇联动”。

          助力乡村文化、人才及组织振兴。弘扬客家文化精神,鼓励广州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参与挖掘客家文化资源,推介宣传梅州苏区乡村“故事”。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乡风民俗博物馆、村史馆,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村庄建设文化内涵。发挥广州教育培训产业优势,鼓励引导相关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梅州苏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培育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助力提升梅州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两地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交流沟通,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第三节  促进县域帮扶全覆盖

          补齐县域城镇化短板。加强两地各县(市、区)对口帮扶,重点支持“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加快县域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支持梅州苏区各帮扶县(市、区)政府用足用好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及政策性贷款资金,健全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联动的市场化投入机制。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推动梅州苏区各县(市、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完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

          积极开展消费帮扶。主动适应疫情对群众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影响,借力广州线上电商平台整合线下渠道,帮助梅州苏区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将消费帮扶做实做强。充分调动广州社会各界参与消费帮扶的积极性,鼓励广州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等采购梅州优质农产品。在广州建立梅州优质农产品销售推广网点,拓宽销售渠道。

          

        第六章  提高民生事业帮扶工作水平

          顺应梅州苏区人民群众新关切新期盼,加大民生帮扶力度,支持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民生短板。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供更加充足、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协助梅州苏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第一节  帮扶补齐教育短板

          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基础教育结对帮扶机制,重点帮扶提高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提供教学、教研、信息化和管理等全方位支持。支持广州地区学校以联合办学、代管学校等方式助力梅州苏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建设。推动广州中小学与梅州开展结对共建,定期开展支教支岗、送教下乡、学术交流、远程教育等交流活动,建立优秀教师双向挂职交流机制,共享广州先进教育理念、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推动广州美术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特色院校在梅州设立附属中学,继续推进广州市第二中学与蕉岭中学的结对帮扶。

          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发挥广州产教融合资源优势,落实全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结对帮扶欠发达地区公办高职院校的专项政策,推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共建工作,协助梅州苏区打造一批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支持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技师学院、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提升办学水平。鼓励广州市属高职院校与梅州产业园区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性开展广梅产业园与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教育的产教融合实践试点。支持嘉应学院、嘉应学院紫琳学院通过促进学校间资源合作、教师交流等措施,提升办学水平。推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与中共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委党校建立帮扶合作共建关系,支持中共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委党校完善学员宿舍楼、智慧校园及综合楼实训室建设。

          推进教育资源信息化发展。加强梅州教育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实施跨区域教育智慧联动共享。推进国家课程数字教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种子计划”、“粤教翔云”、慕课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模式研究,推动创新实践共同体师生线上线下学与教的连接,形成广州与梅州共同体单位间“导、帮、扶、带”互助。

        第二节  共促健康梅州建设

          深入开展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医疗结对帮扶力度,扩大两地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成果,推动广州市属医院与梅州组建更多专科联盟或开设分院,持续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管运营广梅开发区医院,协助梅州苏区地方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加快推进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妇女儿童医院)迁建工作。鼓励广州市属医院继续派员赴梅州支医,免费接收梅州医技人员来穗进修、培训,提升梅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两地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共享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实验室监测与评价等数据。

          支持创建健康梅州和卫生强市。加强两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合作,健全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广州医疗技术、人才等方面资源优势,支持梅州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和卫生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支持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示范市、县),全面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推动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中医医院打造省级高水平中医医院和区域性中医医药中心,支持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协助梅州推进互联网远程诊疗、智慧医疗及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助力构建“省城大医院+县城医院+互联网”专科联盟新模式。支持梅州加强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

        第三节  促进劳动力就业创业

          积极推动本地就业。以产业帮扶带动梅州苏区劳动力本地就业,推动各县(市、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帮扶产业项目,因地制宜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辐射带动建设一批旅游帮扶、电商帮扶等特色产业帮扶村。推动共建园区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与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对接,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多渠道多形式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

          有序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积极创业。加快广梅产业园“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省级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百城万村”家政培训活动,培养烹调、技工、养老、母婴、医护等服务业领域技能人才。组织广州家政服务企业到梅州开展工作交流和人员招聘,扩大广州家政服务供给。支持梅州苏区加大人才招引力度,鼓励引导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到梅州苏区就业创业。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完善农村信息网络、交通物流、快递收寄网点等设施建设,鼓励农村电商创业,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入乡大学生、在乡创业能人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第四节  推动文化体育交流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帮扶力度。协助梅州苏区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和总分馆制建设。支持广州演艺团体赴梅州进行演出,推动梅州演艺团体来广州学习交流,输送文艺院团业务骨干到广州跟班学习。组织广州地区专家对梅州文艺院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帮教。支持梅州苏区承办全国性、区域性文化交流和体育赛事活动。

          助力建设足球特区。支持梅州苏区发展以足球为龙头的体育产业,支持梅州苏区建设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场地。鼓励广州地区的足球俱乐部与梅州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投资开发足球产业项目,设立训练基地。推动广州体育学院与嘉应学院加强交流合作,支持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发展,培养足球专业人才,促进足球教育与足球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梅州苏区各县(市、区)塑造“一县一特色”,打造足球、马拉松、自行车、定向越野等体育品牌赛事,拉动体育消费。

          

        第七章  深化对口帮扶体制机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市场主导作用,深化广梅两地对口帮扶新方式、新模式、新机制,构建高水平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对口帮扶“广梅模式”升级版。

        第一节  创新对口帮扶共建共享新模式

          探索产业帮扶共建共享新模式。总结前两轮广梅产业园国企帮扶模式经验,借鉴其他多元化帮扶模式,推动单向帮扶向共享模式转变,促进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支持广州市国企在梅州投资的产业项目满产达产、增资扩产。支持广梅产业园核心区完善优化单向帮扶模式,推动拓展区采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模式,完善对口帮扶统计核算与指标分配制度,实现帮扶双方共建产业园主要经济指标的共计共享。

          创新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一区多园”叠加“园区+市区镇协同、园镇联动”“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管理体制模式创新,鼓励以股份合作、委托招商、“飞地”经济和“园中园”等多种方式,实现共建共管模式创新。完善广梅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支持梅州苏区开展精准招商,定期联合组织大型经贸、展会、推介会等活动。

        第二节  健全科技及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梅州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优化梅州苏区产业园区服务链建设,完善共建园区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广州地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与梅州苏区各类实体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建立各类产学研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和协同创新中心。支持梅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强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支持嘉应学院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或联合研发基地。吸引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机构落户,加快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昆虫实验室广梅园研发中心、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神舟生物集团广梅航天育种研发中心、广东洪裕智能制造梅州研究院、嘉应学院·广梅园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仲恺(广梅园)教学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优先落户梅州苏区。

          支持构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的协调配合作用,在梅州苏区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广州模式”,打造多元化金融生态。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对口帮扶,推动广州地区金融机构为梅州企业开展融资服务,支持本地具有市场潜力的企业上市融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支持梅州主动引导和协调本地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扩大贷款授信额度,健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第三节  助力梅州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梅州打造接轨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创新政府服务型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市场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产业园区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做审批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即办”“秒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度。共享广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推动通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逐步取消跨市收费项目。实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政策,确保两市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更加顺畅。

          支持梅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梅州政务外网示范建设,推动数字政府移动应用全覆盖。积极探索广梅两地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项目便捷化异地办理。持续推进梅州政务信息化项目升级改造,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数智化”水平。推动电子病历共享、远程医疗共享,继续推进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民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健全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广梅两地对口帮扶重大项目主动服务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对口帮扶项目审批事项,构建一网通办、并联审批等项目审批管理新模式。对重大产业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用能、环评、报建等开展跨前服务,对社会投资低风险产业类项目的竣工验收及不动产登记实行一站式办理,实现“验登合一”。

        第四节  提升梅州开放合作水平

          支持梅州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支持梅州苏区聚焦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红色文化等重点领域,以提升产业能级为主攻方向,联动江西、福建,高起点谋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打造新平台、争取新政策、培育新产业,促进粤闽赣边界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保和文化共荣,助力江西、福建共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梅州融入海西经济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拓展经济腹地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原中央苏区融合发展的节点城市。

          支持梅州服务融入“双区”建设。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标“中央要求”“双区所需”,立足“梅州所长”“梅州所能”,带动梅州苏区深度参与“双区”“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梅州苏区打造革命老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推动梅州苏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圈”“生活圈”“经济圈”“人文圈”,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全域休闲旅游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客商客侨回乡交流基地。

          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共建工程。推动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寿乡水等优质生态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梅州苏区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规模,将梅州苏区高水平建设成为“双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水缸子”“茶罐子”。支持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调运体系,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

          助力梅州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支持梅州综合保税区打造省级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示范园区,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广梅州苏区特色农产品、工业品。推动在广梅产业园内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电子商务“双创”孵化基地,加快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梅州跨境电商清关中心规模化运营。支持梅州国际无水港建设,加强与广州港及汕头、漳州等周边港口城市合作,打通铁海联运通道,加强与沿海经济带东翼及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支持梅州苏区对接融入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本规划的指导作用,强化组织实施,加强对口帮扶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推动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工作高水平发展。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优化对口帮扶工作关系总体要求,落实广梅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两市对口帮扶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两市部门协调联动工作,及时通报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重大决策、重大战略部署等,形成有效畅通的对接机制。建立区县不定期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对口帮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加强用地保障,在梅州苏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广梅产业园等共建园区发展需要,优先保障建设用地规模,加大对园区内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加强园区土地统筹和收储工作,土地指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加强资金保障,自2021年起至2025年,广州市市级财政对梅州苏区安排每年不少于1.5亿元专项帮扶资金,各对口帮扶区区级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加强帮扶资金的使用管理,鼓励各类政府产业资金、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等以专项资金、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稳定帮扶投入。强化人力资源保障,落实人才优粤卡制度,完善两市干部交流挂职支援机制,健全对口帮扶干部激励机制。

        第三节  加大政策支持

          在全面落实现有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基础上,加大财政保障、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省级财政资金及重大项目扶持。支持梅州苏区在条件成熟时开展国家级、省级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将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延伸覆盖到广梅产业园,进一步增强梅州苏区发展内生动力。

        第四节  强化评估监督

          健全评估机制,构建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共建、民生帮扶、体制机制创新等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优化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工作表现优异、帮扶成效突出的帮扶干部按程序优先提拔,引导帮扶干部勇担当、善作为。实施问责机制,对存在重大问题的事项指标,落实帮扶双方责任认定。


          附件1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苏区振兴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表

        序号

        主要目标指标

        2020年完成值

        2025年目标值

        属性

        一、园区基础设施

        1

        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年度开工项目数(个)

        49

        50

        预期性

        2

        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年度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亿元)

        2.7

        3

        预期性

        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额(亿元)

        0.03

        【5.72】

        预期性

        二、产业共建

        4

        每年引

        进项目

        超亿元以上项目数(个)

        20

        20

        预期性

        超亿元以上项目占引进项目比(%)

        30

        30

        预期性

        5

        引进龙

        头企业

        产值超亿元企业数(个)

        78

        161

        预期性

        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占引进企业比(%)

        9

        17

        6

        共建产

        业园区

        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园区数(个)

        0

        5

        预期性

        7

        共建园

        区规上

        企业

        工业增加值(亿元)

        90

        145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增速(%)

        3.5

        10

        8

        高新技术企业数(个)

        39

        70

        预期性

        9

        培育上市企业数(个)

        1

        1

        预期性

        10

        引进科技人才数(人)

        33

        90

        预期性

        11

        科技创新平台数(个)

        57

        70

        预期性

        三、民生发展

        12

        教育

        发展

        设立分校/联合办学机构数(个)

        5

        6

        预期性

        培育区域骨干教师数(人/年)

        200

        200

        预期性

        高水平职业技工院校数(个)

        0

        1

        预期性

        13

        结对医院数(个)

        10

        10

        预期性

        14

        培育农村电商品牌数(个)

        2

        2

        预期性

        15

        就业创业项目数(个)

        49

        50

        预期性

        16

        转移就业安置人数(万人/年)

        1.5

        1.5

        预期性

          注:【】为2021—2025年五年累计数。

          

          附件2

        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产业共建园区发展指标目标表

        园区指标

        年度工业总产值

        (亿元)

        产值超亿元企业数(个)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属性

        2020年

        完成值

        2025年

        目标值

        2020年

        完成值

        2025年

        目标值

        2020年

        完成值

        2025年

        目标值

        广州(梅州)产业园

        40.10

        160

        12

        20

        16.50

        50

        预期性

        增城(梅江)产业园

        86.54

        150

        17

        20

        8.01

        100

        预期性

        增城(梅县)产业园

        48.95

        80

        6

        30

        18.47

        50

        预期性

        天河(兴宁)产业园

        28.36

        100

        9

        20

        11.91

        25

        预期性

        南沙(平远)产业园

        29.27

        50

        10

        20

        8.92

        60

        预期性

        南沙(蕉岭)产业园

        68.84

        100

        6

        11

        11.88

        65

        预期性

        海珠(丰顺)产业园

        53.59

        100

        13

        30

        24.26

        35

        预期性

        海珠(大埔)产业园

        8.81

        40

        1

        5

        6.92

        120

        预期性

        番禺(五华)产业园

        27.11

        50

        4

        5

        33.22

        35

        预期性

        合  计

        391.57

        830

        78

        161

        140.09

        540

        预期性

          

        名词解释

          1.“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一核”指珠三角地区,是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区和主引擎,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一带”指沿海经济带,是新时代全省发展的主战场,范围包括珠三角沿海7市和东西两翼地区7市。东翼以汕头市为中心,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4市;西翼以湛江市为中心,包括湛江、茂名、阳江3市。“一区”指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范围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

          2.“双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3.“三个重大合作平台”:横琴、前海、南沙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

          4.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5.“5G+工业互联网”:指利用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5G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6.“一城两坊”即嘉应古城、攀桂坊和望杏坊。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2022年8月11日印发


        政策解读:《广州市对口帮扶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