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位于广东省东北部。1988年设立地级市。2021年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大埔县、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41.68万人;常住人口387.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07万人。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00多万人,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粮食播种面积18.34万公顷,粮食产量113... 更多详情>>

        •   古代属海阳县,南朝齐永明元年(483)析海阳县设程乡县,隋唐属潮州。  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亦即后晋开运二年,程乡升为敬州,领程乡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梅州”的名称即始于此。  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以程乡县隶潮州;元丰五年(1082),梅州复置,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潮州;绍兴十四年(1144)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为梅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1286),复为梅州,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元贞元年(1295),隶属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均只领程乡县。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为程乡县,隶潮州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为“嘉应州”,隶属广东省,辖地包括程乡、平远、镇平及以前为惠州府所统的兴宁、长乐五县,称为“嘉应五属”。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1812),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  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1949年10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设置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大埔、丰顺、五华、平远、蕉岭7个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个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划分为惠阳、汕头专区,兴梅7个县属汕头专区;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之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梅县地区辖七县一市;1983年6月,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由所辖七县一市改为六县一市;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个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七县一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辖梅江区、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兴宁市(县级)。  2013年10月,国务院批准同意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撤销梅县,设立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梅县区。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辖2个区(梅江区、梅县区)、5个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兴宁市。

          历史沿革
        • 通过生态修复成功复绿的天云岭森林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昔日山高水远、无人问津的荒山披上绿衣,变成了一座座人群熙攘的森林公园;曾经阻挡发展的大山,成了林业产业的摇篮,油茶、南药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五华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通过开展“绿美五华”三年行动,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逐渐走上“绿富美”的生态发展之路。  春风又绿江南岸,接续奋斗景色新。今年初,五华结合实际制定《中共五华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短板弱项,从实施森林精准提升等“八大行动”着手,对绿化美化进行全面部署,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绿美五华水平,助推五华林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以创森为抓手 持续增绿护绿  2019年1月,五华在全市率先启动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以“绿美五华”三年行动为抓手,以兴华高速景观提升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取得明显成效。  在五华县天云岭森林公园,大批市民趁着大好春光,在公园里开启一场踏青之旅。“家门口的公园建设得越来越美,一有时间就想去登山望远。”望着掩映在青翠林海中的天云岭森林公园,市民邹庆伟一脸幸福,对他来说这是最好的生态福利。  五华县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股负责人康炜告诉记者,天云岭森林公园所在地土质是典型的“牛肝土”和“黄砂地”,具有土层薄、土壤贫瘠、不保水等先天劣势,复绿修复难度相当大。2020年,该县通过采取早谋划、开大穴、放重肥、选优种、适当密植等措施,让天云岭森林公园成功复绿。天云岭森林公园的改变,体现了五华县全力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的决心。“目前,五华县光‘牛肝土’面积就有44万多亩,约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06%。”康炜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五华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艰辛。  在探索前行中,五华成功“征服”了一片片特殊困难造林地,转水镇枫林村义务植树示范点、兴华高速公路沿线撂荒地等“贫瘠地”披上了绿装,长出了茁壮的树苗,一系列喜人成效更加坚定了五华誓把荒山变青山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五华全县森林覆盖率69.23%,森林蓄积量903.93万立方米,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2个,全县城乡生态环境显着改善,森林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显着增强。  在抓植绿的同时,五华还持续加大护绿力度。该县通过加快推进“一网三行动”工作,提升森林防灭火工作水平,切实守住绿水青山;印发工作方案,严格落实森林资源管理责任,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格局。念好“山”字经 做活“林”文章  五华山地多,气候适宜,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不断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做活“林”文章,通过规划引领、落实奖补等措施,探索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位于梅林镇的琴江园油茶生产林示范基地,近年种下的8500亩油茶果林郁郁葱葱,农户穿梭其中正忙着管理油茶树。“随着油茶逐年丰产,管理和采摘工作量加大,于是便发动周边农户过来,既解决了采摘人手不足的问题,又给农户增加了创收渠道。”基地负责人宋凤萍告诉记者。  近年来,五华把油茶产业作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经济、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打造了梅林镇琴江园等一批示范基地,目前全县种植油茶3.8万亩,建设有规模的油茶加工厂4家,年产值3500多万元;种植珍贵树木2.7万亩,年产值1400多万元。  五华还积极鼓励引导群众和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的经营模式,全县现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省级家庭林场1个,发展林下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总产值约1.05亿元,有效带动了林农增收致富。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中,五华还把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列入行动计划,作为产业项目来抓,通过政府主导,整合森林资源打造森林旅游产业。在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十大魅力古树乡村——郭田镇龙潭村,古树、小桥流水等元素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享受“森”呼吸,带旺了当地的人气和财气。  下一步,五华将继续推动生态富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重点扶持油茶等林下经济,引导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做强做大油茶、红木等产业,推进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林业产业服务水平。聚焦短板弱项 绿美五华提质  实施森林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廊道品质提升行动、困难立地修复提升行动、绿美资源管护行动、绿色经济增长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记者梳理翻阅《方案》发现,五华在看到近年来造林绿化成绩显着的同时,也积极正视目前林业生态还比较脆弱、林相景观较单一、林业产业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等短板弱项,从“八大行动”着手,划定责任单位和时间表,深入推进绿美五华生态建设。  林业保障性苗圃是保障公益性造林苗木供应、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应用的重要阵地和发展平台。在水寨镇高车村保障性育苗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认真管护培育出来的苗木,种类包括银叶金合欢、红锥、木荷、大叶相思、小叶紫薇等品种。“这个保障性育苗基地是今年成立的,能够保障苗木供应,价格也更具优势。同时,基地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培育优化更多适应性强、适宜当地种植的苗木,能够有效提升植树造林存活率。”基地负责人曾祥辉告诉记者,保障性育苗基地的建立,为绿美五华提供了更强保障。  今年开春以来,五华还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植树造林活动中。3月5日,五华县成立关注森林活动组织,该组织是由五华县政协牵头发起的广东省首个县级关注森林活动组织,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通过组织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关注森林活动,推动全民形成“关注森林、爱护森林”的意识,共同建设绿美五华。  根据《方案》,至2027年,五华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5.5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10万亩;至2035年,累计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30万亩。(撰文 赖锋 张炳锋)

          今日风采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就制定beat365体育亚洲入口_bet3365官网_365bet亚洲唯一官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省委“1+1+9”工作部署,实施“123456”思路举措,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香港“修例风波”等严重冲击,全力推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着成果,全市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  ●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5311”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国家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42家;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地方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梅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获国务院批准,与粤港澳大湾区及赣南、闽西、汕潮揭等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梅汕客专顺利通车,梅龙高铁全线动工,兴华、梅平、大潮、东环、华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脱贫攻坚取得决胜成果,53180户145032名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349个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  ●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建1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年产量达110万吨,梅州柚品牌价值达227.5亿元、荣登“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榜首。  ●生态优势巩固提升,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世界长寿之都”认证。  ●乡村振兴亮点纷呈,“五个振兴”全面推进,教育、医疗两大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市区、县城、中心镇新型城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同。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9万人,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覆盖全市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初步成效,在广东提名城市中的排名逐年上升。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之乡”建设高水平推进,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法治梅州建设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全面依法治市纵深推进。  ●军民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  “十四五”目标任务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民生活品质将大幅改善,绿色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将大幅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平安之乡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基本建成法治梅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名城、教育强市、人才大市、足球特区、健康梅州,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明素养显着提高,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缩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深入贯彻省委“1+1+9”工作部署,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进一步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等重大机遇,深化实施“123456”思路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成效。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平稳运行,争取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更趋平衡更加协调,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营商环境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呈现客都魅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力争如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生态文明实现显着进步。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高水平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民生福祉改善更有温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平安等重点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治理效能得到综合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形成新局面,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  加快创新体系构建。制定实施全市科技创新发展五年规划。新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制定人才强市三年行动方案,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支持实用技术创新研究,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促进科技开放合作。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依托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梅州特色的制造业集群。  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做优做强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优势产业,提升梅州柚区域品牌,打造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推动互联网+农业。  建设重大发展平台。统筹建设梅州综保区、国际无水港。创新完善穗梅产业共建机制,以广梅园为主阵地,培育若干个产值超50亿元、上百亿元的企业和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力争到2025年,8个县(市、区)GDP全部达到100亿元以上,其中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达到200亿元以上;四个县(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加速形成“一县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探索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径  畅通内外循环渠道。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市域经济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推动市域生产要素畅顺流通、有效配置。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夯实发展条件。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字梅州,打造智慧梅州。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创建省级“无废城市”。  全面促进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降低企业流通成本。  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引导企业增资扩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保持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现代化建设新活力  推动创新型引领型改革。遵循中央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放大改革红利。加强改革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  提高经济治理效能。强化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促进财政、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  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加大外贸品牌建设力度。推动通关模式改革创新,推进航空口岸扩大开放。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本地优质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参与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  服务融入“双区”建设,开拓合作共赢新空间  深化穗梅对口帮扶。深化两地产业共建合作模式,发展“飞地经济”,适时谋划建设广梅特别合作区。全面加强两市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合作,主动衔接广州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帮扶。  主动接受“双区”辐射带动。积极谋划推进连接“双区”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班航线等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主动承接“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加强与“双区”在文旅、体育、康养等方面的合作。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做实“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立足生态发展区实际,严守“三线一单”,推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得益彰。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嘉应新区与五华组团、兴宁组团融合发展,做强经济增长“大星”;推动平远、蕉岭、大埔、丰顺特色化发展,做大四颗县域发展“小星”。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运行管护。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促进市区、县城和圩镇联动发展。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提质扩容,推进江北片区规划改造。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塑造具有客都特色的城市风貌,建设一批美丽小城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客家特色新农村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智慧农业。保障粮、油、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  加快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广东文化新高地  实施“三好一正”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党的声音和主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工程,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创”活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文化服务供给,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推出弘扬苏区精神、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原中央苏区客家文化研究培训中心”建设,策划拍摄一批红色文艺作品。推动客家围龙屋、广东汉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规划建设梅州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文化与互联网、金融、创意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扩大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走出去”。  深入建设美丽梅州,增创生态文明新优势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执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到“十四五”末,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24.1万亩以上。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深入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建立地上地下、水陆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抓好琴江五华河、宁江等7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整治。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共创美好新生活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  推动教育振兴。巩固拓展“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成果。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向全国统筹过渡。  推进健康梅州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努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高水平建设平安梅州,开创统筹发展安全新局面  加强维护国家安全的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保障国家安全的各项政策。  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全市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水平建设平安之乡。  推进法治梅州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司法公正。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两个维护”制度机制,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梅州得到有效落实。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压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强化党领导一切的工作机制。  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制定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

          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