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建设“东亚文化之都”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四):醉美侨乡悠扬如诗,品味客家融古入今
        来源:梅州文广旅游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2-06-14 09:53:32  浏览:-
        字号:

          侨乡村位于梅县区南口镇,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着名的华侨之乡。侨乡村生态风景秀丽,民风纯朴,有31座美轮美奂、建筑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百年客家围屋。村子三面环山,满眼苍翠,小河潺潺,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小小的村落里,留下了不少百年老屋,百年私塾,百年银杏等客家人百年的记忆和见证。

        图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

          一片金灿灿的稻田,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灰瓦白墙的客家围龙屋,构成了一幅祥和的客家山村图,这就是百年古村落——侨乡村所散发出的浓郁客家风情和精致别样的美。

        图片

        俯瞰侨乡村(黄晨宇 摄

          侨乡村曾被认定为 “广东省古村落”并享有“中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古村落”的美誉,后又被命名为“中国古村落(传统客家民居)。其独特的乡土建筑和民俗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开展田野调查,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侨乡村客家传统民居聚落历史悠久、遗存丰富、保存较好、传承有序、地域特色鲜明,现存较为完整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有108座,它们依山麓逶迤而建,各自成幢又相互守望,绵延数里。

        图片

        侨乡村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傍水(何志林 摄)
          清末民初,客家人兴起了下南洋谋生的潮流,侨乡村的许多人也在那个时候选择了背井离乡到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谋生。事业有成的华侨继承了客家人落叶归根的传统,回到家乡买田买地建大屋,光宗耀祖。

          侨乡村因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客家建筑群落。历经百年沧桑,仍然保存完好。 

        01

        南华又庐

        图片

        南华又庐(陈莫凡 摄)

          南华又庐,俗称“田心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由旅外华侨潘祥初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历时17年,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匠心独运,造型独特,成为客家民居的典型。
          南华又庐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早在2002年便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南华又庐(吴腾江 摄)
          该屋有“十厅九井”,大屋左右两侧由八座楼房组成,共118间房;亭台阁楼俱全,雕龙画凤美观幽雅;八座楼自有门户,又互可相通;背后辟有果园,种植有各种岭南佳果;右边设花园,有莲花石山,奇花异草。

        图片

        南华又庐(梅州日报资料图)

        02

        德馨堂

          在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馨堂”。该屋由印尼侨领潘立斋,于1905年始建,1917年全面建成,是一座两堂四横两围龙建筑。
        图片

        侨乡村德馨堂全景(宋志锋 摄)
          全屋占地面积为7500平方米,拥有半月形池塘,一排一盖青瓦透着自然朴实,房间布局为通廊结构,屋内雕龙画凤,装饰精美。

        图片

        德馨堂堂匾(梅州日报资料图)

        03

        毅成公家塾

          毅成公家塾,又俗称“老校”,是由潘氏侨胞潘立斋、潘祥初先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捐资建造,是南口安仁学校的前身。该房屋为木棚瓦面,墙用三合土夯筑,房前有小果园和围墙,后有花园,按塾学形式而设计,巧妙地利用山坡地而建,前部分为回字形建筑,三面单层瓦房围住正面的二层楼,中间空地为花圃,后部分又为单层建在山坡地上,与正面的二楼连为一体。

        图片

        毅成公家塾

          这座老校百年来桃李芬芳、学子荟萃、书香四溢,曾培育出3位将军(国民党抗战爱国将领潘奋南少将、国民党潘嵩保少将、共产党古国檀少将)等一批军政要人,培育出美国前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世界着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博士,我国着名国民经济专家中山大学教授潘汝瑶等一批专家教授……

        04

        承德堂

          承德堂(俗称“五杠楼”),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为印度尼西亚华侨潘展初建造,五合杠式围屋建筑,依山而建,凹式门楼,雕梁画栋,禾坪有一小花园,别致而又亲切。

        图片  

        承德堂

          这些建筑群是当年华侨们辉煌创业史的见证,也是对客家建筑艺术和客家华侨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侨乡村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民居群也迎来新生,有百年历史的自在楼改造成咖啡馆。


        图片

        自在楼咖啡馆(来源:自在侨乡)
          让“品着咖啡耕田,听着蛙声入眠”成为侨乡特色。

        图片

        自在楼咖啡馆(那叶赫 摄)

          侨乡村还有这些景点不能错过,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就有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 

        油菜花海

        图片

        侨乡村灿烂盛开的油菜花(梅州日报资料图)

          每年立春前后,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200余亩油菜花迎春盛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图片

        侨乡村的油菜花海金黄一片,成为春日里一道靓丽风景线(高讯 摄)

        乡村游乐园

          侨乡村也成为亲子游胜地,过网红桥、抓鸭子比赛、划船……家长带着孩子在田野里尽情玩耍,这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图片

        图片

        图片

        侨乡村的乡村游乐园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吴腾江 摄)

          如今,侨乡村积极探索古民居保护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整合古村落丰富的人文、自然和生态资源,以“陌上故庐,客归侨乡”为主题打响“自在侨乡”乡村特色旅游品牌。

        图片

        侨乡村(梅州日报资料图)
          建筑是艺术,亦是文化的载体,亦是生活的写实。有空到这里走走吧,探寻这座客家围屋博物馆,一同徜徉在油菜花海,在乡村游乐园里尽情游玩。喜欢上侨乡村,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