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黄科 摄) 为深入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动员大会精神,日前,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朝晖率队到市政协机关挂点联系的梅县区梅西镇开展调研。市政协秘书长吴晖参加调研。 杨朝晖一行先后来到梅西镇宜塘村“农光互补”项目现场、罗墩村文体活动广场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梅西镇在乡村产业规划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梅西镇党委、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对梅西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镇村高质量发展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 杨朝晖希望,梅西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按照省委、市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加快乡村振兴和镇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杨朝晖指出,要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凝心聚力、创新举措,把各类资源要素汇集到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上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调查研究,摸清镇村基本情况,做好规划、谋定而后动,要立足产业、生态等资源禀赋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因地制宜引进培育特色产业,力促更多“打粮食”项目落地见效,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强化基层党建,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推动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建功立业。要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作用,强化沟通协作,借助各帮扶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围绕防返贫动态监测、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落实落细各项帮扶对策措施,切实提高实际效益。(记者 黄科)
市民在望海家庭农场体验采摘台湾青枣的乐趣。(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丘林强 摄) 日前,记者走进蕉岭县三圳镇招福村望海家庭农场,一颗颗被小塑料袋包裹着的“绿宝石”缀满枝头,长势喜人。果农或穿梭于枣林间有序采摘,或在选果、打包、发货,赶抓时机“抢鲜”上市。 “今年是我们种植台湾青枣的第6个年头,目前枣园总种植面积约20亩,年产量约为5万斤。得益于自然条件优渥以及科学管理,今年预计产量比往年增加三分之一,总产值能达到近30万元。”据农场负责人黄海荣介绍,果园致力打造青枣种植标准示范园,通过采用绿色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技术,不断提升果品质量。“我们还积极探索绿色种养模式,在青枣树下散养生态走地鸡,让走地鸡啄食害虫、杂草,并将其产生的有机肥用以增加土地肥力,促进枣树生长。”黄海荣说。 “上新”青枣引来了周边游客采摘尝鲜。“趁着闲暇,特地带孩子到这里来放松一下,顺便让孩子体验一下田园生活。”市民徐莹莹告诉记者,孩子很爱吃清甜爽口的青枣,所以专门从县城驱车前来寻“枣”乐趣。 “主要销售方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其中线下以游客自主采摘居多。采摘期可以延续至3月中下旬。”黄海荣告诉记者,他一共集约了120亩土地,除青枣园外,还种植了西瓜、香水柠檬和特色蔬菜,计划走农旅观光相结合的路线,争取实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及采摘体验服务,实现以农兴旅,以旅带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壮大、提质增效的特色青枣产业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条件。“修枝、施肥、除草、疏果、抹芽、采摘等都需要劳动力,目前共有5名村民在枣园务工,每天薪酬为110元。”招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钟永增表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立足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依托家庭农场等特色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做好“特”字文章,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让当地群众尽享共享产业增值收益。(记者 丘琼 特约记者 廖静宜 丘林强 汪敬淼 徐志宝)
农户们正在起好垄的地上播种。(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种植豆类农作物的良好时节。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在转水镇矮车村的鲜食毛豆标准化种植基地里,农户开始忙碌起来,纷纷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开始春耕春种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美丽画卷。 在基地里,农户们正在田间地头低头忙碌着,喷封草剂、种植毛豆,动作一气呵成。一垄垄的毛豆就完成了种植,静待阳光雨露的滋润。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以前这里是一片撂荒地,通过前期对转水镇域的实地考察,决定在矮车村这块荒地发展鲜食毛豆种植。在转水镇、番禺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于去年年底就集约了100亩的荒地并进行了土地平整,发展鲜食毛豆种植,并签订购销合作协议。为抢抓农时,春节刚过基地就开始组织农户投入到毛豆种植中。矮车村种植基地今年1月份开始筹备,100亩的土地几天的时间里就集约完成,年初六就开始种植,每天基本上都有12个工人在干活。一天种植20亩左右,4到5天就能种植完成。 据介绍,目前粤东地区毛豆种植比较少,而且毛豆种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生长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如果五华的气候、土壤等各方面条件都能够适宜毛豆种植,接下来将继续推广,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领更多的群众增加收入,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接下来,转水镇将以此基地为示范,紧抓撂荒地开发的契机,打造丝苗米、花生、毛豆等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商品化,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张广南 周城)
(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汪敬淼 摄) 时下,走进蕉岭县蓝坊镇高思村,百亩梯田上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目之所及皆是醉人的金黄。近年来,蓝坊镇大力发挥农业、生态、文化叠加优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旅融合,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路径”,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多方合力百年梯田焕新貌 高思村是中国传统古村落,至今保留着多座客家特色古民居,还有一片如链似带、交错纵横的百年梯田。这里种植的油菜花眼下正值盛开季,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沿着新修建的水泥路绕梯田拾级而上,流连花间嬉戏留影。 “多年来,因原先的黄泥小路难行、劳作收割难度大、年轻劳动力流失,这片百年梯田一度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2021年,镇村通过整合帮扶资金,筹集19.3万元修建了这条全长430米、宽3米的水泥路,着力引导村民有序复耕,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有效‘唤醒’耕地资源新活力,努力再现往昔壮丽梯田景观,让撂荒地逐渐变回‘希望田’‘幸福田’。”高思村党总支部书记汤何元说。 修路的消息一传开,村民们纷纷响应,沿路十多户人家主动把土地无偿捐赠出来,修路工程很快铺展开来。仅耗时约半年,这片百年梯田便焕发新貌。与此同时,蕉岭县第三招商队传来好消息,从中山引进的药食同源企业落地高思村,探索发展“稻花菜”轮作,促进村集体增收。“路好走了,村民耕种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汤何元说。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前景 “真的是不虚此行!呼吸着山野的新鲜空气,纵赏美丽的油菜花,心情变得十分舒畅。”市民张若英告诉记者,在网上了解到高思村梯田复种了油菜花后,她便趁着闲暇时间邀约好友自驾车来到这里“打卡”。 “复种油菜花的梯田共有118亩。花种是去年底由引进的企业播下的,当前正值盛花期,前来赏花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最高峰我们一天接待了上千人。”汤何元笑道,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高思梯田油菜花在多媒体平台的点击率已经超40万人次,高思村现在成了“网红村”,自己和其他村干部每天都要化身“志愿者”服务前来赏玩的游客。 “看花经济”点燃致富引擎。“高思梯田油菜花走红后,我们在镇村干部的启发下,也找到了商机,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村民汤伯在花田附近置了几处桌椅,就地卖起了山水豆腐花,每天收入可观。 “今年是试种油菜花的第一年,没想到效益那么好。我们下一步打算探索种植五彩油菜花,增强观赏价值,为产业振兴赋能。同时,进一步打好宣传牌,结合高思米香型酒、蜜柚、高思十二联楼和精品民宿等,打造‘二月赏油菜花、三月赏柚花’的田园风光,吸引各方游客到传统古村落赏花品酒。等这批油菜籽收割榨油后,我们还准备轮作玉米和水稻,为土地增效增值。”蓝坊镇副镇长曾劲锋表示,接下来,高思村将以百亩梯田为载体,把“药食同源”蔬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开发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消费场景和产业园,推进文旅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建设,为蓝坊镇“一产接二连三”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记者 丘琼 特约记者 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徐志宝)
“如果后期没什么大灾害,按照眼下烟叶的长势,村里1000亩高标烟田种植后起码能给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收入。等烟叶采收完,就可以开始种植水稻了。烟稻轮作,一田双收,增收不愁啊。”日前,大埔县高陂镇坪溪村党支部书记苏利茂站在村里一片百亩烟田边,看着长势良好的烟叶,道出了心中的喜悦。高陂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和坪溪村种植大户一起查看烟叶长势。(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坪溪村地处韩江中上游,村里水源纯净、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水稻种植。去年,该村集体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水稻。为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调整优化坪溪村产业结构,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派驻高陂镇驻镇帮扶工作队积极配合高陂镇政府与我市烟草部门沟通,引导当地推行“烟稻双优”基地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并争取到了1000亩高标烟田的建设、种植指标。 “目前第一期20座烤烟房已经建成,500亩烟田种植工作正在顺利开展。”高陂镇驻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驻坪溪村第一书记刘晓波告诉记者,通过深化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态,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质效的提升,而且可以有力促进集中连片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流转提质增效,进一步增加坪溪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 “6月下旬,烟叶基本能采收完,马上又可以开始种植水稻,我在家里全年都有活干。”正在烟田里劳作的坪溪村村民苏庆珊告诉记者,由于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她没有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给种植大户打零工,每年也能有上万元的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高陂镇实际情况,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协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打好产业‘特色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刘晓波说道。(记者洪国栋 特约记者余灏 罗文燕)
高陂镇新农人根植家乡沃土发展烟稻轮作,带领乡亲增收致富。(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黄子俞在车间查验紫陶产品。(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 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李光正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发展生态种养;高陂镇黄塘村的“电商达人”黄子俞放弃优越的工作待遇主动回到家乡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紫陶为更多人所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推进,如今在大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 他们用热爱、专业和热情在农村挥洒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带头人”。近日,记者走访大埔多名创业人员,用笔和镜头记录他们的奋斗故事。 拥抱电商“陶”出新出路 分装、打包、装车、发货……日前,在高陂镇黄塘村的馨明园陶瓷有限公司,黄子俞正带领公司员工为当天的订单备货。 1989年出生的黄子俞是光德镇砂坪村人,从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后,到云浮市工作。“在云浮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心里缺少踏实感。”黄子俞说,他们一家三代都是从事传统的紫陶制作,他的父亲在这个行业深耕几十年,积累了一批客户资源,建成了颇具规模的紫陶制作厂。但随着新时代电商行业的崛起,传统的销售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亲眼见证了淘宝APP的崛起后,黄子俞鼓起勇气,在工作两年后,放弃优越的工作待遇,选择回到家乡开始电商创业,如今已是馨明园陶瓷有限公司的执掌人。 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黄子俞起初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开通线上销售店铺时也遇到了窘境。“最开始订单量很少,经常连续几天都没有客户下订单,家里人看我天天坐在电脑前,曾一度以为我是不务正业,让我不如老老实实跟着父亲做好传统销售渠道。”黄子俞说。 现实并没有磨灭黄子俞的创业热情,他通过提高性价比、做基层数据、直播引流等方式快速打造出极具客家文化特色的紫陶爆款产品,从而实现流量和利润“双收”,网店销售额也从每年的几万元逐渐增加到200多万元。黄子俞告诉记者,近年来,紫陶茶壶市场需求增加,行情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300件。“现在国内年轻消费群体中的‘煮茶文化’逐渐兴起,我们网上订单量比去年番了2倍,所以接下来也会重点打造围炉煮茶系列。” 平日里,黄子俞除了运营好网店外,还会组织公司的员工在抖音平台进行紫陶的宣传直播。“通过抖音电商,让我对紫陶技艺的传承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希望能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向大家展示紫陶制作过程中拉坯、装饰、烧制等工序,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乡的紫陶,让我们大埔生产的紫陶产品走向全国市场。”黄子俞说,他坚信用心做好东西就一定会被更多人看到,未来他打算在直播带货领域深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旁皮腊”游出大市场 近日,记者来到湖寮镇双坑村村民何威家中时,他正在给观赏鱼投喂饵料。只见他将饵料往池塘里一撒,成百上千的观赏鱼便聚集了过来,争相抢食。 何威是一名80后,主要从事装修工作,利用装修淡季在家养殖中国斗鱼。“中国斗鱼在我们梅州地区叫‘旁皮腊’,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鱼种之一,以前田间小溪随处可见,现在却难寻踪迹,是不少人儿时的记忆。因为喜欢养鱼,于是决定利用装修淡季在家自己创业,开始养殖中国斗鱼。”何威说,从鱼苗的繁殖到销售,都是他自己一个人亲力亲为。 2019年,何威在自己家建起了多个种鱼池,从网上购回中国斗鱼的多个品种开始养殖。“‘旁皮腊’养殖的利润和风险各占一半。”何威说,孵化不久的幼鱼很容易患病,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有一次没控制好药量,结果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前期的投入都打了水漂。有了之前的教训,何威更加小心,并不断借鉴他人的养殖经验。由于善于钻研、悟性好,经过几年的摸索,何威养殖的“旁皮腊”不但存活率高,而且色彩绚丽,形态优美。 “选种、育苗、繁殖,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用心培育出来的好品种,自然也就能卖个好价钱。目前我养殖了近万条‘旁皮腊’,售价根据鱼的尺寸和花色形状,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何威说,他采用的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线上主要以批发为主,当然也有不少人会慕名前来购买。 经过多年的发展,何威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经济收入也很可观,一条条“旁皮腊”游出了“致富路”。“下一步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大棚温室养殖,根据市场需要,除了目前培育的三种外,再增加一些,市场需要什么,我就养什么。”谈及未来的发展,何威充满信心。 生态养鸡“啄”开致富门 每天清晨,李光正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山坡,到他的“生态养殖场”去。“咯咯咯咯咯……”随着李光正的一声声呼唤,成群结队的鸡、鸭便从林下飞奔而来,争先恐后地啄起食来。“我这里养的鸡主要以山丘间的昆虫、蚯蚓为食,辅以适量的稻谷和蔬菜,饮的也是山泉水。”李光正说。 80后的李光正是枫朗镇四联村人,大学毕业后,为了追寻理想,他全身心投入农业,在广州白云区搞起了生态种养。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返乡创业、回馈家乡”的想法便开始在他心中萌芽。“我始终想为家乡,也为自己干一番事业,现在正是回到家乡搞生态种养的好时机。”李光正说。 说干就干,李光正很快就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准备创业。万事开头难,资金、养殖场地都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四联村富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他不仅筹到了启动资金,还承包了近20亩山地,并把水、电等设施接到了养殖场里。 近几年来,李光正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养殖场里捡鸡蛋、喂养鸡鸭、清扫圈舍,并装车、发货。为了扩宽销售渠道,他还在大埔县城租了一间店铺,专门售卖自家养殖的生态土鸡、土鸭。 “现在大家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生态高品质食品已经成为了主流。我想让更多的人吃上高品质的生态土鸡、土鸭。”李光正说,他养殖的鸡、鸭肉质鲜美紧实,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许多老顾客都会主动到村里购买。目前存栏土鸡1000只左右,预计年底出栏1万羽鸡。 枫朗镇生态好,发展养殖前景良好。“下一步我决定扩大规模,养殖肉牛,同时通过村里的合作社把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生态种养队伍。”李光正说,年轻就要敢闯敢干,未来,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看到乡村发展的广阔前景,一起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余灏 罗文燕)
驱车驶入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纵横交错,路旁的仿木护栏、多彩的花草植被让这个冬日更显活力。新洲茶馆里,三五村民围坐在一起,畅谈着近年来村庄的变化,商讨着产业发展、民宿建设、农家乐发展等事宜,言语间都是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向往。如今的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白墙黛瓦,绿水青山,实现了美丽蝶变。(吴腾江 摄) 如今在梅州,像新洲村一样环境美、产业兴、百姓乐的村庄比比皆是。近年来,梅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美丽乡村转为产业兴村,从投入思维转为产出思维,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民生为本 厚植幸福底色 昔日的窄小村道被扩宽成柏油路,原本的破旧土墙被统一修整为白墙灰瓦,还有家门口新建的小广场、小花园,为村民增添了休闲好去处……去年底,新洲村作为径南镇“茶果飘香 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先行点、示范点,大力实施周边环境和乡村风貌提升工程,实现了“美丽蝶变”。 “不到40天,就完成了从前进桥到新洲村3.2公里路段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建设。”说起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蓝志群很是兴奋。特别是村容村貌方面,主干道从4.5米扩宽到6米并铺设了沥青,打造了村史馆、文化广场、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雕塑、新洲茶馆等文化节点,村民们还在奖补政策的激励下把房屋修缮了一番。现在,整个村子的“精气神”都不同了。 当前,梅州正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田间地头处处都是令人惊喜的变化。全市11331个自然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其中还有一批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同时,梅州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有序推进3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要美丽,还要宜居。梅州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并进一步强化农村供水提质增效改革、“四好农村公路”升级改造,不断提升农村治理效能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民生为本为群众厚植幸福底色,努力朝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前进。 以产业为先 赋能乡村发展 五华县水寨镇,一半山乡一半城。土地集约难、劳动力不足等问题,让很多人认为乡村产业发展已经没有太多空间。 如何破题?通过盘清“家底”、拓宽思路,水寨镇决定“用工业化思维发展乡村产业”,探索乡村产业社区模式。“即在地域相邻、资源相连的若干村创建乡村产业社区并设立临时党支部。根据区位分布和发展定位,目前已划分了梓皋片、大坝片、水寨片、玉茶片4个乡村产业社区。”水寨镇副镇长、梓皋片乡村产业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刘伯强告诉记者,乡村产业社区以撂荒地复耕复种为抓手,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变村容村貌,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今年6月,梅州出台《关于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县(市、区)建设2个以上乡村产业社区,打造集“产业兴旺、人口聚集、服务配套、功能完善”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探索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的新路径。 建设乡村产业社区以来,水寨镇已筹集产业发展基金230多万元,集约撂荒地2000多亩,引进10多个产业项目,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在驻镇帮镇扶村中,各工作队积极探索产业赋能模式。广州对口帮扶梅州已初步总结出国企主导带动的“蕉岭新铺模式”、民企市场化运作的“五华模式”、文旅现代产业带动的“梅江西阳模式”和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梅县畲江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全域8个县(市、区)乡镇,全面激发梅州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接下来,梅州将继续高水平谋划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绘就城乡融合新蓝图。(记者刘巧 王玉婷)
蕉岭县长潭镇背倚群山、腹地广阔,襟江面水,资源禀赋。其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线,更是乡村振兴的前沿。近年来,当地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星海音乐学院派驻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支持下,从头雁培育、组织体系、产业项目等方面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全面进步党建强、全面过硬发展强。 这一年来,工作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组团帮扶单位资源优势,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向深向实发展。如今,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中,长潭奋楫扬帆再出发,在工作队示范引领下,坚定迈出更加强劲有力的发展步伐…… 党建引领产业兴 强村富民乡村美 “工作队来了之后,村里的撂荒地复耕了,村居面貌得到了新提升,我们村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而且我也通过运营小火车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梦’。现在的生活就跟我开动的小火车一般,‘哐当哐当’一路向前。”今年,家住长潭镇白马村的村民李国强每天都心情愉悦——打开大门看到的是如画般的美景:生机勃勃的稻田,日益完善的栈道、观景台、休闲长廊。稻田画上“幸福追梦人”五个字,成了他及其他白马村民的真实写照。长潭镇白马村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推动下焕发新颜,美景如画。(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去年我们来到白马村时,这里近百亩的土地还是一片杂草近人高的撂荒地。”工作队队员、白马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延志说。在工作队的积极推动和白马村“两委”的沟通协调下,这片荒地的使用权被统一流转过来。工作队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以百亩复耕土地为核心,着力挖掘客家、数学、艺术等文化元素,打造稻田花海、田间观光小火车、白马广场、农产品展销中心等景点,建成了白马农业主题公园。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工作队自去年6月底入驻长潭镇以来,我们先后多次深入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调研,为全镇乡村振兴事业制定专项规划,并在规划中立题,从聚焦产业发展方面重点发力,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据队长、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刘超越介绍,白马农业主题公园是工作队联合镇党委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示范性项目,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通过引进优势旅游企业运营,让农户每年不仅可以拿到一笔租金,而且能参与到公园日常管理工作,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推进白马农业主题公园建设,致力打造集餐饮、研学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点,并打好宣传牌,深度对接省内大型旅游公司,积极探索开发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 刘超越说。 另一边,在新泉村,希望的田野同样在书写致富故事。今年4月,省市场监管局引进广药集团采芝林公司与蕉岭县、长潭镇达成了仙草种植、育苗的合作,镇政府、工作队推动种植大户在新泉村试种近百亩示范基地。“第一批种植的仙草已经收割了,由广药集团收购,一亩地大概能赚3000元。”负责管护仙草基地的技术员徐运换说。“目前,有效的盈利模式已经吸引了长潭、广福、蓝坊等镇的农户加入下一年度的种植,示范效应凸显。”工作队成员,新泉村驻村第一书记竺林表示,持续强化服务,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特色培育、全链发展和效益引领,积极引入农业经营主体,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 “截至目前,省市场监管局通过党建领航,引进了省扶贫基金会、碧桂园集团、腾讯集团等企业机构,以市场为导向,有效激发了长潭镇内生动力,激活了产业造血功能。”刘超越表示,一直以来,工作队注重立足长潭资源禀赋,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成功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上线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和线下展销平台,融入“湾区菜篮子”,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不断提高。接下来工作队将重点提升长潭镇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赋能聚合力 头雁领航绘蓝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引进,腾讯公司、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与蕉岭县委组织部、长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合作开展的“耕耘者振兴计划”蕉岭县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举行。“学习了很多有关乡村治理的方法与实例,为乡镇的工作开展找到了新思路、新方法。” 长潭镇乡村振兴岗负责人汤梓威说。 “推动实施本次培训,是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定点联系蕉岭县和驻长潭镇帮镇扶村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旨在培养一批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相协调,与现代乡村产业需求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队伍,真正发挥出‘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作用。”刘超越说。 而参与推行“耕耘者”振兴计划,只是工作队以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创新方式方法,选优配强“领头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其基层治理能力,致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从而真正为持续增收、防范返贫、振兴发展夯实基础的一个生动实践。 长潭镇百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展锋便是工作队当前挖掘培育的“领头雁”。百美村作为蕉岭县相对较偏僻的山村,长期以来,广大群众看山愁、看水愁,谈发展、皱眉头。近年来,经过“靶向疗法”强力整顿后,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发展活力,曾经的“后进生”早已改头换面。“近期,村里好事连连,复初新村42户村民领到了拆旧复垦后的新房钥匙,圆了‘安居梦’;再过些时日,金桔也可以采收上市了。接下来,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发动群众扶强壮大金桔、茶叶等特色产业,并不断加快新村二期项目建设步伐,让村容村貌持续‘美起来’、产业‘强起来’,村民口袋‘富起来’。”何展锋说。长潭镇百美村复初新村一期项目落成,村民喜提新居。(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高讯 摄) 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人回到家乡,发展现代农业,给水墨长潭带来了朝气蓬勃的新力量,成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80后新农人张志生,便也是其中的一位“头雁”代表。“今年初,工作队精心策划拍摄蕉岭新农人短视频,展示蕉岭乡村振兴新貌,很荣幸将我作为首推代表。与此同时,工作队还经常走访、传经送宝,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优势,协助我规范生产流程、确定未来产业方向、厘清发展思路。” 张志生说。 齐心共绘新图景,乡村振兴续华章。“依托工作队组团单位职能优势,我们镇正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并同多家单位加强联动,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进一步织密筑牢乡村组织体系,加快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稳妥推进乡村整体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推动镇村发展蹄疾步稳、提质跃升。”长潭镇党委书记王辉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发挥好与工作队形成的协作机制优势,通过借力帮扶、激发内功,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谋划产业发展,努力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取得新突破,赢得新胜利。
眼下,正值百香果成熟的季节。走进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百香果基地,一个个浑圆饱满的果实缀满藤条,空气中充盈着淡淡果香。该村党总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杨诚和数名村民在基地里忙活:观察病虫害、除草追肥、精选采摘…… 近年来,叶田村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借助“一村一品”发展契机,盘活土地资源,采取“党总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百香果产业。今年,全村百香果产业规模扩至50亩,亩产量超2500斤,预计总产值超百万元。 支部+基地+农户 浇灌“产业花” “我们叶田村人多地少。经过村‘两委’多番考察讨论,我们找准产业突破口,将闲散土地统一流转,种植百香果。” 杨诚说。 “基地一开始种植了45亩百香果,有4户种植户,村干部、党员率先加入其中。” 叶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钦荣介绍说,当地积极号召村干部及党员示范带头种植,通过“党总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充分撬动全村发展内生动力。 “我们村原先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现在种上了产值高的特色水果。除租金外,我们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天收入近120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王福兰笑着说。 标准+科技+生态 结出“致富果” “百香果在幼苗期应插立支柱,以便引诱主蔓上棚架,待主蔓1米高时剪除顶芽,让其长出侧蔓……这些知识都是我跟专家学到的。”杨诚说。近年来,蕉岭县科协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瞄准叶田村特色主导产业发力,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产业帮扶。 “受今年汛期影响,我们改进方法,采取人工授粉和科学种植达到丰产优产效果。”杨诚告诉记者,在栽培百香果时,他们会留心植株间隔,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修剪留果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要点。 除了科学种植,基地还引入了百香果新品种。“这是广西农科院新培育的‘钦蜜9号’,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抗病毒性强等特点,凭借馥郁香气和清甜如蜜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今年我们试种了10亩,市场反馈极好。”杨诚说。 塑牌+帮扶+电商 铺就“畅销路” 如何把“果子”变“金子”,是增收致富的关键。叶田村实施“塑牌+帮扶+电商”三轮驱动,助推优质百香果就“地”包装、出“村”进城、触“网”经营。 在距离基地不远处的集中发货仓库内,村民钟圣芳和几名伙伴正忙着将黄金百香果分拣、装箱、打包。据了解,叶田百香果发售分为特大果、大果、中果、小果四个等级,从种植源头到销售终端都建立了严格的品控体系。“果子包装箱上印有我们叶田村注册的商标‘叶田源’,这样收到货的人就都知道我们叶田的百香果。”钟圣芳说。村民在基地采收成熟的百香果。(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汪敬淼 摄) “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近期,我们将数千斤百香果送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市民手上。”杨诚表示,他们将继续深耕“一村一品”,打造叶田百香果品牌,并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将带着致富希望的“黄金果”销往更大的市场。(记者丘琼 特约记者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通讯员徐志宝)
近日,记者走进梅江区西阳镇筀竹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股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只见基地内株株果树整齐排列,颗颗红彤彤的火龙果挂满枝头,无比诱人。 眼下正是火龙果成熟的时节,火龙果的采摘期从6月持续到11月,果实分4批次至5批次成熟。“我们的红心火龙果甜蜜可口,富含膳食纤维和花青素,营养丰富、热量低,深受市场青睐。”基地负责人张锡州告诉记者,该基地从2021年开始种植火龙果,目前共种植了约13亩的红心火龙果,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亩产值约1.6万元,销售模式主要以线上预订和入园采摘为主。“接下来,我们计划利用夜间催花(产期调节)补光新技术,使火龙果提质增产,同时以乡村旅游为契机,大力推动‘采摘经济’发展,让更多人体验采摘的乐趣。”张锡州说。 据了解,该基地在发展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在基地工作不仅有一份可观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做事更有干劲。”村民吴志文一边将火龙果打包装箱一边说。村民正在采收火龙果。(图片来源:梅州日报 钟小丰 摄) 近年来,筀竹村坚持“产业带动、富民兴村”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民宿产业集群,推出农旅体验项目,开发特色文旅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表示,接下来,该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集徒步体验、自然教育、研学团建、体验式采摘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产业,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实现客源引流,激活消费活力,助力乡村振兴。(莹娜 钟戈 伟才 绮冰)